
近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派出了一支规模超过100人的大型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来缓解日本当前面临的内外交困境。
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为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美国在东亚地区最坚定的盟友,在经济和战略上配合美国打压中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在这个时候突然改变对华态度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日本当前所处的政治环境。岸田文雄领导的自民党政府正面临严重的内外交困局面。党内的秘密资金丑闻事件不断扩大,迫使岸田文雄不得不宣布解散其领导的派系组织"宏池会",以安抚党内其他派系,稳固自己作为自民党领袖的地位。
而在党外,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率先访问中国,并就日本侵华历史向中方道歉,这一举动与自民党右派政客回避历史问题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大了岸田文雄的政治压力。
其次,我们要看到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与中国有着广泛而紧密的经贸联系。据日本财务省数据,2022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达到4,744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的大背景下,加强与中国这个超大规模市场的合作,对于拉动日本经济增长、提振内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如果此次访华能够达成一些经济合作协议,无疑将为岸田文雄政府增添政绩,有利于稳定执政。
再次,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从"接触"转向"竞争",不断加大在经济、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中国的打压力度,并要求盟友配合。这给包括日本在内的美国盟友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政策压力和现实损失。
以芯片产业为例,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不仅直接影响了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华业务,也引发了日本产业界对美国单边主义做法的不满。而美国财长耶伦近期访华,释放出缓和对华经济关系的信号,这无疑给了日本调整对华政策的空间。正如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所言,欧美国家对中国投资芯片产业的担忧是错误的。
最后,中日关系改善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中日关系的发展关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政府都表达了加强高层交往、深化互利合作的意愿。日本经济界人士也呼吁政府采取更加务实的对华政策,以免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竞争中落后于欧美企业。可以预见,随着两国政治互信的增强和利益融合的深化,中日关系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综上所述,日本对华态度转变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顺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作出的必然选择。对中国而言,我们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日本的友好举措,以务实理性的方式深化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用自身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影响力去塑造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不断开创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
日本首相派百人代表团访华,中日关系现转机!政治压力、经济需求、美国战略调整等因素推动日本对华态度转变,中日关系改善大势不可逆转。让我们一起见证中日友谊的新篇章!请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中日关系的最新进展。
